利通区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新华网

利通区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2024-04-28 12:36:07
来源:利通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坚决扛起民族地区重点县(区)政治责任,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金字招牌,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新征程上奋力向前。

  精准滴灌,在凝心铸魂上绵绵用力。全面推进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铸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实践教育增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等5大阵地为基础,拓展石榴籽长廊等宣传阵地40余处,开拓4条“菜单式”现场教学路线,形成面对面、矩阵式宣传网络,累计开展党员干部主题教育、青少年研学游等活动600余场次,在实物实景实事中夯实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理论宣讲聚共识,发挥“五朵金花”理论宣讲员作用,通过“百场万人”大宣讲把理论政策讲深,“三级书记”带头把内涵要义讲透,基层宣讲队把利通故事讲活,在田间地头、楼栋院落、企业一线等开展主题宣讲500余场次,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扎根利通大地,融入群众血脉;特色活动促交融,连续19年举办“社区邻居节”,不断深化“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开展社火展演、非遗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600余场次,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相知、相亲、相助,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

  纵深推进,在互融共建上精准发力。坚持工作触角再深入、品牌载体再创新、工作合力再凝聚,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有形有效。拓宽思路增添新动力,构建纵横推进体系,依托“五级五进”联创做法,纵向延伸工作触角到小区、网格、广场、楼栋等30个示范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等,让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横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进”活动,推动全社会、全领域、全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形成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创建效应;典型示范提高影响力,全面实施三项计划,强化“高共情”品牌引领示范,培育“一家亲”互嵌式社区、红石榴”青少年交流、“中华情”旅游促融“三大品牌”,涌现出新华社区“睦邻·家”、利通三小“互联网+镜子伙伴+N”、强家老醋“文旅融合”等特色做法,形成以点连线拓面创建格局;协同联动增强向心力,聚焦“六大建设”,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统筹组织、宣传等部门力量,将13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全方位服务阵地,延伸建设“邻聚里”“近邻”“左邻右舍”等46个网格服务驿站,聚焦群众多元化需求,开展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一家亲”互嵌式社区服务。 

  融贯全局,在共富共享上同心协力。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以“富脑袋+富口袋”为抓手,全面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抓发展促共富,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为重点,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型工业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2023年,利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49亿元,群众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心更齐、劲更足;抓民生促共享,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打造牛家坊村、新华桥村等特色示范村,推动农旅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让社会保障有力有效、公共服务高效便利,更好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民生“共需”;抓治理促共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民族领域思想阵地建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乡村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全覆盖,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物质、社会、治理、法治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