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深化线上线下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将文化、商业、旅游、体育四大产业深度整合,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赋能”的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场景重构、业态创新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文体旅商提振消费新图景。
一城塑业态,突破“协同壁垒”创新机制
通过文旅、商务搭建平台,大武口区组建文体旅商联合体,吸纳餐饮、酒店、协会、社会组织等63家成员单位进入,建立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创新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破除信息共享机制障碍,以文体旅系列活动为牵引,搭建产业联盟与合作平台,推动辖区内文商旅体领域不同业态、不同企业间的协同联动与融合发展。同时,注重培育和发挥行业组织的核心作用,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发展,实现多方主体的有效联动与资源优化配置。
创新机制自正式推出以来,大武口区探索形成“产品+内容+场景+营销”的跨界融合模式,构建了集营销共享、资源共融、政企沟通、新型政府服务四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品牌体系,从而实现了文体旅商资源要素在传播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上“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2025年上半年,大武口区累计接待游客218.65万人次,同比增长5.85%;实现国内旅游花费 3.57亿元,同比增长5.29%,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一策撬平台,构建“文体旅商”消费磁场
制定出台了《大武口区提振消费十条措施》,以政策创新为引擎,打造文体旅商融合的“政策生态圈”。
举办“聚力・生长—工业新生无限可能”为主题的城市印象嘉年华,以100项特色文体旅活动撬动全年融合发展新序幕,并在现场与15家黄金合作伙伴、5名文旅星推官、8名家乡推介官、6名城市印象大使同频共振,以文体旅活动为媒介,共同讲好“大武口故事”。
聚焦沙湖引流,探索制定延长专线班车、特色体验驿站、赛事活动联办等“湖城联动”9项措施,让沙湖与大武口实现“双向奔赴”,助推两地旅游资源“1+1>2”的叠加发展。五一期间,湖城联旅游线路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引流效应,《十条措施》先后吸引香港精装明星足球赛、“宁夏君悦锦秀杯”2025首届沿黄城市6人制足球邀请赛等赛事落地大武口区,“文旅+体育”等话题传播点击量突破1300余万人次,城市影响力、消费活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赛汇百业,创新“赛事经济”消费热点
赛事是城市的动感音符,大武口区秉持“跟着赛事去旅行”服务理念,助推体育赛事成为文旅消费“催化剂”。
今年上半年,先后举办宁夏第八届农民篮球争霸赛、“驰”行大武口 野“趣”贺兰山大武口区第二届自行车骑行季、“奔跑吧·少年”定向越野运动会等赛事6场次,吸引参赛的外省区选手占比突破30%,赛事影响力、知名度逐渐显现。贺兰山自行车骑行季已形成了“观赛+旅游+消费”的闭环体验,也让贺兰山赛道成为“网红打卡地”;港精装明星足球队慈善赛“明星引流+文旅变现”模式,展现出“赛事IP+城市名片”的强大号召力。
下半年,通过承办贺兰山汽车摩托车越野赛、陕甘宁革命老区篮球巡回交流赛、黄河流域九省(区)篮球友谊邀请赛、宁夏第二届“石榴籽”体育节暨“村BA”邀请赛、2025年“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等赛事,大武口区将打造“看一场球、识一座城、品一方味、带一份礼”的闭环文旅消费体验。
一文聚合力,赋能“以文彰旅”文化传承
聚焦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助推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引擎。
大武口区在宁夏全区层面率先制定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以“真金白银”鼓励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主动创新,将地域文化融入产品与服务中,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打造贺兰山陶瓷馆、厚德非遗工坊等体验点位,让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让非遗文创从“单一售卖”转向“规模产业”,从而带动消费升级。
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打造独具大武口特色的工业风广场舞《来到大武口》,通过“舞蹈教学+工业遗址探访+特色美食品鉴”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成为激活夜经济的鲜活载体。
今年上半年,大武口区累计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活动”等文化活动82场,其中广场舞《塞上石嘴山》在宁夏全区大赛中斩获佳绩,以文化纽带链接2.3万余名群众消费热情,让群众在艺术中收获幸福感。“五一”期间,龙泉村的民俗体验、石炭井的光影探秘等21场文旅活动,吸引游客18.89万人,增收301.54万元,彰显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流量变留量”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