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辆新能源无人驾驶长枣智能化作业车在大秦枣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长枣种植基地集体“上岗”,依靠北斗导航系统,这些智能装备自主穿梭在枣林间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解决了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劳动力老龄化、水肥利用率低、极端天气难开展作业等瓶颈,标志着灵武长枣产业“智能化农事服务”实现跃迁。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灵武长枣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如今已发展为规模化种植的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通过灵武市政协搭建的平台,灵武长枣跨越2240公里的直线距离远销俄罗斯远东地区,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半径持续扩大。
为进一步扩大灵武长枣品牌影响力,破解产业痛点,大秦枣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进10辆新能源无人驾驶长枣智能化作业车。作业车采取增程式动力模式,燃料消耗低,单北斗一体机形式可进行无人化作业,60微米雾化效果保证叶面的施药量达到一定范围,实现节本增效。同时,该作业车搭载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枣树生长周期自动调整喷洒参数,实现全地形精准作业,相较传统人工打药效率提升3倍,减少20%农药使用量。其增程式新能源设计与模块化功能,后期还可以拓展诸多使用场景,从而有效降低枣农的生产成本。
“这个装备是个‘多边形战士’,不止可以喷洒药物,后续通过研发还能开沟、旋耕、运输。应用场景广泛,枸杞地、葡萄园、苹果园等都可运用”。设备提供商乐想(宁夏)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技术员孙康说。
近年来,灵武市出台《关于促进灵武长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了长枣产业提质增效。此次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的技术支撑,大秦枣业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构建“智能装备+数据平台+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灵武长枣产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