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今天完成了清水沟巡航,没有发现异常。”“清水沟视频监测正常运行,画面清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河湖长制办公室内,实时影像、数据动态、风险预警等信息一目了然,为全面筑牢水安全防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利通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特别是在智慧治理方面,积极探索“电子”河湖长制新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人防+技防”融合升级,跑出水生态保护“加速度”。
为破解传统巡河“盲点多、效率低”难题,利通区水务局近年先后投入建设“电子河湖长制”系统,依托无人机巡查、高空瞭望、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形成空中巡查、地面响应、平台联动的智能监管格局。
“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可精准识别河道周边是否存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现象,特别适合对偏远河湖段进行快速排查。”利通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自2021年以来,利通区已完成重点河湖“四乱”问题自查105个,全部整改到位。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河湖长制运行和“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推动中小河流治理、沟道清淤疏浚、拦截网改造等工程,累计治理河道超过120公里,河湖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据了解,利通区河湖长制工作起步早、标准高,列入河湖长制管理河湖44个,其中河流沟道34条、湖泊10个。目前共建立起区、乡、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共有河湖长177人,配套巡河巡湖保洁员564人。依托建成的35组“高空瞭望”设备和70个超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对重点河段的24小时全景监控,以及有效识别非法焚烧和夜间偷排行为。而在“电子”河湖长的加持下,这支队伍的巡河更高效、处置更精准。
“我们的河湖长现在出门巡河不再是‘靠经验’,而是‘看数据’。”利通区水务局干部海昕宇表示,河湖管护平台提供了问题预警、轨迹回溯、责任清单等功能,不仅提升了日常监管效率,也强化了责任落实。“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生成图斑,整改情况可实时上报,处理过程清晰可查。”
此外,利通区还为各乡镇集中配备了PE船、电动环卫单桶垃圾车、打捞工具等河湖保洁装备,确保河面、岸线常态整洁,提升群众“水边幸福感”。
借助“电子”河湖长制建设成果,利通区正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由“治得住”向“管得好”“美起来”转变。2023年,清水沟获得自治区级幸福河湖;2024年,清水沟成功入选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汇编第五次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利通区又启动了“河湖健康评价”“一河一策”“一河一档”行动,计划在“十五五”末期建成一批“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样板。
至今,黄河利通区段已连续八年保持Ⅱ类进出水质,重点排水沟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今后利通区将以“数字利通”建设为契机,持续推动河湖治理从工程化向系统化、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现代水生态治理新样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郭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