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人管,我们才能安心干。”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双职工家庭的共同心声。
今年暑假,宁夏总工会主动回应职工“急难愁盼”,统筹建成100个“工会爱心托管班”,把4000余名职工子女请进“安心港湾”,也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工会“娘家人”的牵挂送到千家万户。从银川金凤区的“黄河彩虹桥”到西夏区的“青苗托管班”,再到全区各地陆续开班的托管阵地,一场以孩子为圆心、以服务为半径的“幸福接力”,正在塞上大地生动上演。
“小切口”里藏着“大民生”
寒暑假“空档期”,对职工来说是“时间差”,对孩子来说却是成长的关键期。宁夏总工会把看似琐碎的“带娃难”问题,当作优化生育政策环境、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大事来办:200万元专项资金直达基层,69家单独办班、31家联合办班,场地安全、人员资质、食品安全逐项过筛,人身意外险、托管协议一个不落。数字背后,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温度,也是“工会服务在身边”的生动注脚。
“小托管”托举“大未来”
托管班不仅是“看护”,而是“育人”。在市区,孩子们跟着老师学折纸、打篮球、上研学,在“托+管+育”里解锁多彩假期;在园区、社区、楼宇,工会联合多方力量把职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成长乐园”,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实践、兴趣拓展课程轮番上阵,既解决了“有人看”更实现了“有所获”。正如一位家长所言:“孩子每天盼着来,我们上班心里踏实多了。”当托管班成为孩子喜欢的“第二课堂”,职工收获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稳稳的幸福”。
“小阵地”撬动“大治理”
更值得称道的是,宁夏各级工会没有把托管班办成“一阵风”,而是依托社区网格、撬动社会资源,探索“工会+社区(企业、村)+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志愿者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来了,企业、公益组织也来了,场地、设备、课程、师资在“家门口”精准匹配。孩子放假“有人管”、家长上班“不揪心”、社区治理“添活力”,一举多赢的“宁夏经验”让普惠托管从“盆景”变成“风景”。
“小温暖”折射“大情怀”
从2020年寒暑假期开始推进,到今年正式列入自治区总工会为职工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宁夏工会爱心托管班已连续服务职工子女上万人次,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数字的背后,是工会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是“职工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的为民情怀。当越来越多的职工不再为“孩子去哪儿”而焦虑,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托管班而更加安心地投身高质量发展,我们读懂了“工会服务在身边”的深刻内涵: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把职工的“操心事”办成“暖心事”,把“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支点”。
孩子灿烂的笑脸,职工舒展的眉头,是对“娘家人”最好的褒奖。期待更多“宁夏模式”在各地开花结果,让爱心托管班成为托举职工家庭幸福的“标配”,也让“工会服务在身边”的温暖故事,在更多地方续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