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场上鲜绿的草坪,让世界看到了出自中国的草坪节水灌溉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有效节约水资源,还为卡塔尔世界杯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这项技术在全球各地被广泛应用,为节水添绿贡献中国智慧。
近年来,中国在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先进理念,在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扎根”——近千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人才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掌握了相关技术。这些技术人员成为友谊和创新的“传递者”,回国后,他们积极推动中国技术和经验在当地解决实际问题、助力经济发展。
这是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成果的生动缩影。
2015年以来,宁夏牵头在阿拉伯国家建成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2个海外合作基地、1个多边联合工作组,在国内吸纳了上千家协作单位,基本形成了中阿科技合作的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以中阿博览会为平台,宁夏连续举办多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累计发布重点技术成果近800项,签订双边科技合作协议96个,成为中阿科技合作“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核心枢纽。时间的指针回拨至10年前。
2015年,首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银川举办,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开启了中阿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从基础农业、环保行业,到健康产业、智慧农业、光伏能源,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深度愈加宽广。
“每次交流都是一次深度的对话和碰撞。我们发现,尽管文化和地域不同,但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挑战。这种交流让我们更加明确未来合作的方向。”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占军说。
从中国-阿曼防沙治沙经验分享视频会,到清洁能源与绿色农业技术线上国际培训班,再到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色农业技术线上培训班,上百场活动让中阿双方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等领域实现了深度交流与合作。
“在中国的每一天,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发现。”来自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的青年科学家迪亚·萨布拉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他在中国的科研经历。过去10年间,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吸引5名阿方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他们在中国的实验室里与中方科研人员并肩作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这些青年科学家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研成果,更带回了对中国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谊。
10年,是一把时间的“尺”,丈量中阿技术转移的坚实步履;10年,是一座友谊的“桥”,连通中阿创新合作的前行之路。
从荒漠节水到光伏农场,从实验室到世界杯球场,10年间,宁夏以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为支点,把一项项“中国方案”转化为阿拉伯国家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阿拉伯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科技创新需求,围绕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协作机制,降低创新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先进技术落地应用,让合作红利惠及中阿民众,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说。(记者 马越 实习生 方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