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深化“文体旅商”融合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业态培育、品牌塑造、服务升级等系列举措,构建起多维度消费场景、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文体旅消费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1-9月,大武口区累计接待游客401.1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7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12.58%,政策红利与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创形式激活力,促文旅市场“热”起来
大武口区打破部门壁垒与行业界限,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协同发展格局。
组建融合发展载体,吸纳餐饮、酒店、协会等63家成员单位成立文体旅商联合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破除信息共享障碍,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流转。

强化行业组织作用,支持协会、文旅企业、非遗传承人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形成“产品+内容+场景+营销”的跨界融合模式,构建营销共享、资源共融、政企沟通、新型服务“四位一体”创新体系。
搭建产业协作平台,以文体赛事为牵引,促成不同业态、企业间的联动协作,让市场主体从“单兵作战”变为“抱团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持续动力。
拓场景育业态,带消费体验“新”起来
立足资源特色,大武口区持续推动业态创新与场景重构,让消费体验从“单一观光”向“多元沉浸”升级。
积极探索“工业遗迹+影视+文旅”新模式,成功举办“探秘光影‘井’彩不停”石炭井工业文旅嘉年华、龙泉村秋季村晚等特色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65万余人次,带动消费33.8万元。

推动非遗产业转型,出台非遗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打造贺兰山陶瓷艺术馆、厚德非遗工坊、大洗美术馆等体验点位,年均吸引游客2万人次以,年均带动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非遗文创从“单一售卖”向“规模产业”跨越。
构建全时态消费链条,创新推出工业风广场舞《来到大武口》,通过“舞蹈教学+遗址探访+美食品鉴”沉浸式场景激活夜经济。1-10月开展文化活动132场,链接3.5万余名群众消费热情。
塑品牌扩影响,助文旅名片“亮”起来
以赛为媒、以节聚势,大武口区着力打造特色文旅赛事品牌矩阵。构建赛事活动体系,秉持“跟着赛事去旅行”理念,1-10月举办贺兰山汽车摩托车越野赛、第二届自行车骑行季、2025全国U15青少年篮球联赛男子组区域赛等赛事活动13场,吸引“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总决赛、2025年U系列中国青少年轮滑巡回赛(宁夏站)等顶级赛事落地。

着力打造特色赛事IP,第六届贺兰山汽车摩托车越野赛创新打造全国唯一“矿区穿越”双场景赛道,融合工业遗址与贺兰山风貌,配套电音节、非遗展演等活动,吸引全国137组摩托车、汽车选手参赛,其中80%为外省选手,随队维修维护保障人员300余人。
强化品牌传播效应,构建“中央媒体+地方平台+自媒体”三级传播体系,引爆“贺兰山越野赛工业奇遇记”话题,播放量突破1亿次,全景直播累计观看量超千万人次,推动大武口文旅品牌从“本地知晓”向“全国关注”跨越。
促融合增效益,引经济增长“快”起来
聚焦消费提质扩容,大武口区通过政策激励、活动引流、全域联动等举措,推动游客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出台《大武口区提振消费十条措施》《大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吸引香港明星足球邀请赛、“宁夏君悦锦秀杯”2025首届沿黄城市6人制足球邀请赛、“无界耀世”演唱会等赛事落地大武口区,“文旅+赛事”“文旅+音乐”等话题传播点击量突破2000余万人次。
联合银联精准投放30余万元消费券,覆盖住宿、景区、文创等领域,联动大中型商贸综合体延长营业时间,开展打折让利、积分兑换等促销活动。
“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营业收入301.54万元;陕甘宁篮球交流赛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19.11万元;“双节”期间各类活动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带动消费1500余万元,实现“引进来”与“留下来”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