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上桥社区广场,社区便民集市人群熙攘,为周边居民搭建起全新的社交平台;在塑配小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提供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还通过中央厨房配餐满足社区助餐需求;在瑞锦名邸的睦邻网格驿站,代收快递、衣物缝补等12项便民服务有序开展……

今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这样的场景正在变成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图景。
近年来,胜利镇将发展壮大社区经济作为强化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多元化思路整合区域资源,着力打造社区经济“强磁场”,实现经济增收、服务提质与民生改善的互促共赢,构建嵌入式、互助式、循环式的社区生活共同体,让民生幸福圈越来越有温度。
走进上桥社区老干部家属院内,美发、理疗、绘画课堂一应俱全,创业青年、银发手艺人、社会组织各展所长,1378平方米的场地一片热闹景象。

回应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胜利镇大力盘活存量闲置设施资源,以“空间换服务”“资源换项目”等市场化模式,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地居民创业,让闲置场地变成了“社区小经济圈”,同时引导40余家商圈商户、“两新”组织加入“社区合作共建”计划,汇聚起镇域发展的多元力量,强力推动区域化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形成“微经济”发展共同体。
在人口聚集区,胜利镇打造了永昌、民生、富荣、中华等4个“社区食堂”,秉持“公益为基础、低偿为补充”的运营理念,为周边8700余户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有效解决了“一老一小”就餐难问题,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

“每天都能吃上健康营养的热乎饭,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在“食全食美”社区食堂,73岁的郭生亮老人端着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份舌尖上的温暖,是胜利镇“发展成果反哺民生”的持续努力。目前,全镇已开设理发店、裁缝铺、爱心托管班等承包制个体经营商铺20余家,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养老助残等特色服务200余场次,进一步提高社区“造血”功能。
为推动社区经济行稳致远,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胜利镇积极探索“低偿+反哺”模式,促进收益反馈社区。目前,全镇已有1个社区开设慈善基金账户,金额累计3万余元,将社区经济收益优先用于扶老助残、基础设施维护等民生关切,为辖区居民解决雨天道路坑洼、楼道照明不亮、排水管漏水等难点堵点问题。

此外,聚焦镇域经济活跃度提升,胜利镇创新以“社区邻居节”“邻里生活节”为载体,打造了“睦邻集市”这一镇域品牌消费平台,并开通“村社共富直通车”,组织跨镇联动展销活动35场次,集中展销优质农特产品、特色美食、非遗文创产品2000余件,累计实现销售额30余万元,有效促进城乡消费循环,将服务半径缩短至“步行5分钟”。
“社区经济不是简单做生意,而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抓手。”胜利镇党委书记吴伟伟表示,“我们通过‘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把资源沉下去,让服务跟上来,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李梅婷 王欣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