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梧桐树乡:“民声茶室”飘香余韵长-新华网

灵武市梧桐树乡:“民声茶室”飘香余韵长

2025-10-31 10:59:45
来源:灵武市委宣传部

  近日,在灵武市梧桐树乡杨洪桥村驻村工作办公室,一张桌、几杯茶让工作地茶香四溢、气氛融洽,这是梧桐树乡依托七支驻村工作队创新打造的民生茶室。小小的茶室,以其“一张桌、一杯茶、一本账”的独特工作法,成为了干部倾听民声、服务群众的新阵地,让党的政策精准落地,让群众的诉求高效解决。

  一张桌讲政策 百姓畅言有平台

  一张方桌、几把椅子,构成政策直达基层的“最前沿”。驻村干部以拉家常的方式,将政策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务工补贴、医保报销、产业帮扶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在轻松氛围中被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确保党的“好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我家那口子看病的事,真多亏了这杯茶!”杨洪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龙喆在茶室接待时,了解到一位脑胶质瘤患者辗转求医的困境。她立即发挥派出单位优势,成功引导患者转入正规医疗机构诊疗,并为他申请了“先行支付”医保政策,还联动多个部门筹集了1.2万元帮扶资金。

  “就像有了主心骨,感觉天塌不下来。”患者家属动情地说。

 一杯茶听诉求 汇集民心聚民智

  一杯热茶,搭建起干群交融的“连心桥”。驻村工作队以茶为“媒”增感情,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围坐品茶交心,最真实的诉求和最具智慧的“金点子”被源源不断收集。

  从孩子假期看护难到村道路灯不亮,从邻里纠纷到产业发展建议,村民们在茶香中打开“话匣子”。“民声茶室”就像民情民意的“枢纽站”,让干部服务更精准,也让村民智慧成为乡村治理的“源头活水”。

  “肖书记,咱村那12亩千禧小番茄熟得正好,可眼看要烂在地里,真急人!”陶家圈村村民在茶室里的一句倾诉,让驻村第一书记肖建民立刻上了心。他一边宽慰农户,一边拿起手机在梧桐树乡助农微信群发起推广,还亲自开车帮忙送货上门,很快为滞销番茄打通了出村进城的“快车道”。

  “这下再也不愁卖了!”抱着刚摘的鲜红番茄,村民脸上的愁容变成了笑容。

  一本账解民忧 精准施策破难题

  一本台账,成为为民服务的“承诺书”。工作队将诉求按“民情诉求”“帮扶调解”“群众智慧”分类,与村干部一同记录、分析、研判,做好解释、承办、反馈工作,形成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只是台账中解决的60余件民生实事之一。

  “王书记,咱鱼池北边那条生产路,下雨天全是泥,能不能想想办法?”面对村民在茶室里的诉求,北滩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记在心上、跑在腿上。

  他多次对接交通部门,最终争取到3.6万元资金,为村里铺上了172米长的油渣路。“现在出门、运粮,方便多了!”村民们望着新修的路,喜笑颜开。

  自治区审计厅博士选调生张宇挂职梧桐树乡党委副书记,他表示:“一杯清茶,泡出的是信任;一本台账,记下的是民心。我们以‘民声茶室’为载体,把‘讲政策、听民声、解民忧’真正融入乡村治理的每个环节。”

  下一步,梧桐树乡将以小举措推动大治理、以微服务激发新动能,探索党建与驻村工作联动的模式,丰富为民服务载体,架起干群“连心桥”。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