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玉皇阁光影璀璨,“古韵新生”时尚大秀的非遗华服与飞檐翘角相映成趣;田间地头的“新风故事盲盒”传递文明力量,社区课堂的欢声笑语浸润人心。今年以来,兴庆区深耕“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底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古城肌理、贴近百姓生活,以多维融合、全域覆盖的实践行动,让文明之光照亮城乡每一个角落。
以文化人,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兴庆区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实施“行走的思政课+文明实践”项目,组建5个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联动8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打造“馆校教联体”,让青少年在玉皇阁、宁夏博物馆等场馆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举办国风游园会60余场次、“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100余次,开展“万人同上一节思政课”等特色活动,覆盖群众超5万人次,让思想引领在沉浸式体验中入脑入心。
守正创新,打造文化传承新品牌。依托千年古城文脉,兴庆区持续深化“中华诵读之城”建设,举办“声润古城”全民朗诵大赛,以“文联万家·艺润兴庆”文艺志愿服务为纽带,开展书法送福、采风创作等活动5000余人次。创新推出“拾旧·寻根,故乡记忆展”,在村社打造“老城记忆”展示角,通过老物件、老影像讲述时代变迁,举办摄影巡展5场、主题沙龙20余场。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将剪纸技艺、传统纹样融入现代时装秀,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机。
精准惠民,织密便民服务新网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兴庆区构建“文明实践+”七维融合矩阵。应急救护领域打造“救在身边”品牌,开展标准化培训50场、覆盖2300人次,在人流密集区设“急救地摊”20处;“心向阳光”心理健康项目通过“点单派单”开展活动475场,提供线上援助3万多小时;针对青少年开设“七彩假期”暑托班、周末书画班,解决家长托管难题;“兴·星未检”品牌开展普法活动70余场,以“空中课堂”“小剧场”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赋能治理,激活基层文明新动能。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在农村启动“文明浸润化风成俗”项目,组建“春风化雨”宣讲小分队,以“新风故事盲盒”“主题演出”传播零彩礼嫁女等文明新风。深化“E网连心”网络文明建设,开展“网络达人看兴庆”活动。志愿者常态化活跃在文艺巡演、移风易俗宣讲、场馆服务一线,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暖心底色”。
从玉皇阁的古韵风华到村社的便民服务,从文化传承的守正创新到基层治理的文明实践,兴庆区以文明为笔,绘就出兼具文化厚度与民生温度的古城新图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