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长期坚守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线,用宝贵的生命把警徽下的铮铮誓言,写成了生动的“为民故事”;作为丈夫、父亲、儿子,他的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在心里始终有一段对家庭无法言说的亏欠。但这些亏欠,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
他是宁夏银川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金凤区一大队大队长王学武。2025年10月9日,王学武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一线。有战友说:“我们大队任务繁重,很多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和我们奋战在一线,他实在是太累了!”
1980年11月,王学武出生在银川市贺兰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2年7月,还不满22岁的王学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整个村人都为他感到骄傲,也为他的安全感到担心。但在王学武心中,“选择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要尽到保护一方平安的责任。”
王学武牺牲后,金凤一大队的战友帮他整理遗物时发现,在他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质朴却滚烫的文字:“‘警察’二字,写起来不过33画,扛起来却是一座山。这座山,是信任,是担当,是再也放不下的责任。”王学武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警22年来,面对抢险救灾、重大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时,王学武总是争先恐后、挺身而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银川市公安局成立特警救援队奔赴汶川救灾。因王学武孩子刚出生不到百天,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准备安排他留守。得知消息后,他连夜写下请战书:“我的孩子虽不满百天,但还有我的妻子照料。此时汶川的受灾群众更需要我尽一份微薄之力!”
当时参与救援的队员回忆说:“在抗震救灾中,学武的身体就像铁打的一样。有一次我们搭建临时安置点,他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脚踝瞬间肿得像馒头,他拄着木棍,一瘸一拐地和我们在一起工作。”
在特勤大队工作的三年,王学武以匠心致初心,用专业写忠诚,带领团队完成各类安保勤务任务1651批4856次,创新“圈层管控”“秒级解控”等十余项工作机制。

2022年3月,王学武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评为“平安宁夏建设先进个人”。2023年11月,王学武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评为“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先进个人”。
2025年8月,王学武调任金凤区一大队担任大队长。8至10月,恰逢“览山音乐季”、中阿博览会、“绿博会”、全国职工半程马拉松、“十一”车展、“山海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在银川举办,交通安保压力陡增。
“有一天深夜,我去他办公室,看见他正对着图纸研究车辆通行路线,手边的晚饭早已凉透。”金凤区一大队副大队长刘涛说,那段时间,王学武的对讲机从不离手,白天踏勘活动举办场馆场地;晚上,一个人伏在案头细化完善交通安保方案。
正是在王学武的坚守付出下,金凤区大型活动交通安保任务没有一处纰漏,全部保质保量完成。
2025年8月27日,是王学武儿子王奕翔的9岁生日。第二天,女儿王舒然也将到河北衡水读书。见王学武坚守在中阿博览会安保一线,当天23时许,王学武勤务结束后,妻子陈学琴带着儿子、女儿来到王学武办公室,一家人幸福的挤在一起,为儿子点燃了生日蜡烛,唱起了生日歌,又为即将远行的女儿祝福道别……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透支了他的身体。“在9月份,学武的身体就发出警报了。”金凤区一大队教导员陈绍川回忆说,有一次,王学武特意来问他,心脏不舒服吃哪种药见效。自己把常吃的药发给他,再三叮嘱要去医院检查。
王学武病发时,还在前往踏勘路上,感觉到身体不适后,王学武自行拨打120。可最终,医护人员没有把他从死神手里面抢过来……
王学武牺牲后,有一名特殊的群众来到王学武的老家,与他作最后的告别。
“2020年12月13日,我老婆快生了,我们被困到晚高峰的车流中,是王队长驾驶警车在前开道,一直护送到产房门口……”市民陈先生动情地讲述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