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紧扣“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这一关键命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近年创新实施“富脑袋+富口袋”行动,扎实推进兴村富民行动,推动各族群众在实现生活富裕的路上凝聚铸牢共识,深化民族认同。
党建铸魂,构建兴村富民机制
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通区积极探索构建“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利益联结模式,将兴村富民打造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强效黏合剂”。

金积镇田桥村党支部集中流传土地,建设了46栋日光温棚、拱棚,为各族群众创造150余个就近就业岗位。同时,创新实施“技术帮带”模式,各族群众在育苗、种植、销售各环节互学互促,既实现“腰包鼓起来”,更推动“心与心贴更近”,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交融共生。
立足禀赋,激活富民内生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精准把握乡村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人力资本等独特禀赋,依托政策利好、气候禀赋,着力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今年,马莲渠乡汉北堡村通过麦后大面积复种露地蔬菜,不仅收获27万斤蔬菜,期间还带来的是50余名各族妇女、中老年劳动力就近务工,人均增收2000余元;金积镇郝渠村400亩露地西兰花产业让各族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让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的人心越来越齐。
扎根传统,开发兴村特色旅游
坚持深入发掘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民俗风情,以农文旅融合破解乡村发展关键密码,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民族团结新方式。

依托多民族聚居的特色,上桥镇牛家坊村通过整合生态、民俗等文旅资源,创新延展乡村发展产业链,利用传统节庆、民间技艺等文化资源打造牛家坊民俗文化景区,将传统文化优势转化成了乡村发展的独特优势。
截至目前,牛家坊村生机勃勃的产业带动38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各族群众在生活富裕道路上底气越走越足,“五个认同”也越来越深。
据介绍,今后利通区将持续推进共富共享行动,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机统一,让各族群众共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